11月2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宣傳部聯合舉辦,鐵路文工團全程參與,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宣傳部協辦的“發現最美鐵路·行走粵海大通道”網絡宣傳活動啟動。中央和地方網信辦、各級主流網絡媒體、各大門戶網站和鐵路攝影達人等,在南國的明媚陽光中出發,在椰風海韻中,與鷺鳥和海鷗一起飛翔,感受最美鐵路的魅力。
近日,“發現最美鐵路·行走粵海大通道”記者團打卡江門站。作為廣東省第四大、珠江西岸第一大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即將開通運營。一起去探訪一下吧!
以“小鳥天堂”為設計造型
江門站主體站房工程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車站最高聚集人數達4000人,年客運量近期1261萬人次、遠期2607萬人次。站房主體分為地下層、地面層、高架層,布局了候車大廳、集疏運匝道系統、旅客集散廣場、長途和公交車站場、停車場、市政配套設施等眾多空間區域。
進站大廳前方南北兩側均有步梯、自動扶梯、立體電梯下到地面層,設置了軍人候車室、貴賓室、旅客服務臺、兒童游樂區域等。
站內設有5個售票窗口、24臺自動售票機,在進站、檢票、換乘、出站通道均能夠智慧識別港澳通行證及護照,華人華僑可以“無障礙”驗證識別通行。目前,江門站各項工程已經完成了99%。檢票儀器、旅客服務臺、電子顯示大屏等設施設備都已就位。
江門站設計以僑鄉文化為主要特色,以巴金筆下的新會著名景點“小鳥天堂”為造型靈感。站房中心區域以“樹”狀造型呈現,反映了五邑華僑落葉歸根、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的家鄉理念,以及當代的僑鄉精神。
站內各處設計融入“蒲葵”“騎樓”“碉樓”等特色文化元素,并采用節能材料和技術,減少采光和暖通耗能,凸顯地域文化特色,彰顯“低碳、綠色、環保、智能”的建設理念。
攻克技術難關 工程進度提速
據建設單位介紹,江門站“生命之樹”樹狀鋼結構編織筒造型具有環形雙曲面、不規則焊接等特點。1500噸的“生命之樹”既是裝飾體也是結構體。
建設單位圍繞鋼結構施工及安裝技術難題積極開展科研攻關。他們采用BIM技術建立鋼結構編織筒模型,通過建立虛擬三維模型,模擬施工、預拼裝及計算分析,充分協調保障設計、優化方案及施工的一體性;利用鋼結構整體提升吊裝施工方法加快現場施工進度,提高各環節質量控制水平,消除了諸多安全質量隱患。
在主體鋼結構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充分利用計算機控制液壓技術,動用20臺液壓油缸同時作業。全程數字化操作,將支點高度誤差控制在3毫米內,歷時6小時完成800噸主體鋼結構提升施工。
該施工方法大大降低了施工難度,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為加快江門站建設進度創造了有利條件。
廣東省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
江門站位于中國僑鄉江門市新會區經濟開發區,毗鄰廣珠城際鐵路新會站。目前已有廣珠城際鐵路、江湛鐵路、廣珠鐵路(貨運線)3條運營鐵路線在該站交會。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不久深江鐵路、珠江肇高鐵、南寧經玉林至深圳高鐵、廣佛江珠城際鐵路以及江門城市軌道交通線也將會聚于此。建成后,它將達到8臺20條線的規模,是廣東省內僅次于廣州南站、深圳北站、佛山西站的第四大軌道交通樞紐。
屆時,從這里向北直達廣佛核心地帶,向南至珠海、澳門,往東到深圳、廈門、上海,向西至貴州、廣西、海南,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路網有助于發揮珠三角輻射粵西乃至大西南交通門戶的重要功能。
彩蛋:“小鳥天堂”長啥樣?↓↓↓